朋友說
他辦移民主要是為了給兒女一個人性化的學習環境
朋友們給他的評價毀譽參半
贊成的說台灣的升學主義只能磨出一些讀書機器
不贊成的說不置之死地怎能而後生
他心中倒不是沒有矛盾
中國士大夫觀念已經根深蒂固
到了溫哥華
還是得逼著兒女好好讀書
上高中讀大學
將來做個有智之士
只是不需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全部
台灣當初推行自學方案的觀念也在於此
希望學生不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全部
能讀的
往上層社會發展
不能讀的
往下層社會生存
立意不錯
只可惜閉門造車
這個觀念在國外行得通
但中國社會哪一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成龍成鳳又照士農工商排名
以讀書為上品
誰肯讓自己的子女過著低人一等的生活
因此在德智體群分數全部記入統計並據以申請高中的情況下
英數理化主科分數固然重要得補習
美術音樂體育也不能不請家教指導
又因為是以平時成績而不是一次聯考分數定江山
父母教育子女的態度變得自私
別人的孩子怎麼樣管不著
自己的孩子一定得擠入名流
所以啊
大毛二毛三毛
在學校裡
會的不要教人家
他垮了你才能活
朋友的兒子讀書不怎麼認真是一回事
他放學回家還老是委委屈屈
抱怨為什麼同學總叫他外省豬
讓他勾起童年的心酸
台灣所謂外省二三代好像待在甚麼時代甚麼城市都不合適
反對派的朋友說
你別傻了
到了國外
種族歧視更厲害
白種人哪看得起我們這種有色人種
他很有阿Q精神
既然都得受苦
與其同胞自相殘殺
倒不如抵禦外侮
感覺上還能維護個民族主義精神
就這樣
也不知是是是非
他踏上了移民路
結果咧
聽說直到如今
他還會在午夜夢迴的時候
為找不到定心丸子吃而感到徬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