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
只要是文人,多多少少無有不寄寓於文寫幾篇嘲諷時事的文章,
以解解胸中悶氣。
但如果願意為此付出慘痛代價,拼死也在所不惜的,
那就得推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當代表了。
話說劉禹錫原是朝廷裡負責監督貪官汙吏的督察官,主張政治革新,
後來因為革新失敗被貶降南放,
直到十年後換了皇帝,劉禹錫才得回京城長安為官。
可就在這時候,劉禹錫做了「玄都觀桃花」一詩,
詩裡寫道:
長安城裏春色擾攘一片千紅萬紫
把塵土都染紅了
路上行人熙熙攘攘無一不是為賞花湊興而來
光玄都觀裡就有上千棵桃樹
只是這些桃樹都是在我被罷官以後種的吧
當時的宰相看了這首詩,知道劉禹錫是在諷刺朝廷藉事端排除異己晉用私人,
一怒之下,又把他貶放鄉下。
直到14年後換了宰相,
劉禹錫才有幸再被召回長安。
經過前次經驗,想劉禹錫應該學乖,
可文人就是文人,改不了不寫不快的臭脾氣。
回長安沒多久,
他迫不及待又做了一首「再遊玄都觀」:
這百畝大的庭園裡面大半長了青苔
桃花全沒了
只剩野菜花還開著
當年那種桃花的道士不知哪兒去了?
可我
哈,又回來了
時任的宰相看到這首詩,
覺得劉禹錫有點嘴巴過大,心中亂是不爽,
想想又把他貶放了。
劉禹錫為了拼死也要寫的個性二進二出京都,直到再換皇帝宰相才又復職,
只是這前前後後折騰有30年之久,可能多少影響到他的晚年多病。
好在這一次,劉禹錫沒有再寫一篇「三遊玄都觀」,
所以得以保位至老死。
話說回來,
今人識得劉禹錫也是因為他的詩詞美境深,以及這兩首詩或有帶來的蝴蝶效應,
否則誰會記得唐朝歷史裡曾有這麼一個小小的督察長?
「玄都觀桃花」原文: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再遊玄都觀」原文: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