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虎狼有仁

莊子的個性純真坦白驕傲脫俗
喜歡用重話狠話批評勸世
很多人不欣賞他這一點
因此常以寓言來隱喻他心中的想法

虎狼父子相親就有仁,白頭鷹亦然















莊子認為最粗淺的仁道從親情開始
所以毒不食子的虎狼不能說沒有仁的基本精神
仁的至高頂點是至仁
到了至仁的階段則反而脫離親情
有人質疑
父母子女之間有親情
所以彼此之間有愛並因愛而生孝
至仁脫離了親情
是不是就不用言孝了

莊子的解釋是
至仁所到達的境界已經不是單純孝的層面
就好比身處南方的人看不到北邊的山一樣
兩者各自存在
只是介面不同
他說
用有形的孝敬行為行孝容易
用無形的愛孝之心行孝則難
因為親情勉強自己蘊生孝心容易
因為仁愛自然泉湧而出孝心則難
至於行孝行到自然無痕甚至讓感受親情的父母都難察覺你的用心
又更難

除此之外還有更深遠的意境
行孝行到無形無痕容易
行到不分親疏天下皆同則難
至於天下人感受仁道卻不知你在兼顧天下施利於世
則最難
所以至仁境界已然脫離孝的範疇
更不在勉強驅使自己去做善事的層面
處在至仁境界的人不在乎名利地位金錢俸祿而仍覺滿足
所以至仁所作所為發至內心
看似無為
卻在無形中
把家國天下帶到完美無垢自然運行的大同世界

莊子推崇的無為是想把世人表面的行為轉換成內心思想的自然流露
把禮義廉恥四維八德的生活準則潛移默化深植人心
惟人性主宰一切
接受相同教育或甚至出自同一家庭的人裡面
對道德倫理的吸收程度高低互見
如果學校教育再不傳授公民與生活倫理課程
備受嬌寵的少子化世代學生們
在把生活享受視為理所當然的同時
會不會模糊了該有的仁愛孝悌觀念
可喜的是
持正面向上態度的人還是佔絕大多數

中國人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在嘴邊掛了幾十世紀
古人的東西也許未必適用於當代
古人經驗累積的智慧卻絕對值得借鏡
就算不把目標放得太遠太大
依此修身養性
至少可以增進個人生活節操
讓父母免於憂慮
碰到有慧根的人
還能向著至仁的崇高理想推近一丁丁點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